"妈妈公牛配资,我能吃个汉堡吗?"
这句话在我家像按下了一个神秘开关——我童年听到的是"垃圾食品!",现在掏出手机点餐时,老母亲的声波攻击立刻抵达:"又惯孩子!"这种场景是不是你家日常?
小时候的我,就是那个经常被“扫兴”的孩子。每次兴冲冲地想干点啥,总会被一句“不行”给堵回去。比如冬天外面下雪,我想出去堆雪人,结果被大人拦住:“外面太冷,别冻感冒了!”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,心里那个委屈啊!还有一次,我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玩滑板车,我也想试试,结果又被说:“那玩意儿太危险,别摔着!”长大后,我成了宝爸宝妈,可不想再让孩子重蹈我的覆辙。于是,我决定给孩子多一些自由,多一些体验,哪怕被老人说“惯孩子”也不怕。只要孩子安全,让他去感受世界的精彩,难道不是成长的必修课吗?
就说上个周末,天气晴朗,孩子兴奋地跟我说:“爸爸,我想去游乐场!”我一听,这不正是让孩子释放天性的好机会吗?虽然我知道游乐场人多,可能会有点吵,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出发前,孩子的小脸蛋红扑扑的,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。一路上,他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:“爸爸,游乐场里有摩天轮,我好想坐哦!”“还有旋转木马,我上次看到别的小朋友坐,好开心呀!”看着他那兴奋的样子,我心里也跟着乐开了花。
展开剩余60%到了游乐场,孩子迫不及待地冲向摩天轮,站在排队的队伍里,小手紧紧抓着我的胳膊,眼睛却盯着高高的摩天轮,嘴里还念叨着:“爸爸,摩天轮好高哦,我有点害怕,但又很期待!”我笑着摸摸他的头:“没事,爸爸陪着你,一起上去。”坐上摩天轮,孩子的小脸贴在玻璃上,眼睛瞪得大大的,看着下面的人群和风景,兴奋得手舞足蹈:“哇,爸爸,我感觉自己像在天上飞呢!”从摩天轮下来,他又直奔旋转木马。坐在旋转木马上,他开心得哈哈大笑,小手紧紧抓住木马的鬃毛,随着旋转的节奏摇晃着身体。那一刻,我看到他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,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他而转动。我站在旁边,看着他开心的样子,心里暖暖的。
再比如,孩子想吃汉堡。我知道汉堡不是最健康的食品,但偶尔吃一次又何妨?那天,孩子看到街边汉堡店的广告,眼睛一亮,小嘴一嘟囔:“妈妈,我想吃汉堡。”我看着他那馋巴巴的样子,心都快化了。于是我带着孩子走进汉堡店,一边看着他大口大口地吃,一边给他讲汉堡的制作过程:“你看,汉堡里的肉饼是用牛肉做的,蔬菜是新鲜的生菜和番茄,面包是烤得香喷喷的。”孩子一边吃一边点头:“嗯,我知道啦,汉堡虽然好吃,但不能天天吃,不然会长胖。”吃完汉堡,孩子还主动要求去公园散步,说要消化一下。一路上,他小手拉着我的手,一边走一边讲汉堡里的故事,还问我:“妈妈,汉堡里的蔬菜是从哪里来的呀?”我耐心地给他讲解:“蔬菜是从地里种出来的,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。”孩子听了,眼睛亮晶晶的,好像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。
育儿路上公牛配资,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声音。有人会说“惯孩子不好”,也有人会说“孩子太皮”。但我想说的是,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,需要阳光、雨露,也需要自由的空间去生长。如果我们总是用“不行”“不可以”去限制他们,那他们又怎么能茁壮成长呢?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他们成长的动力,只要我们用对方法,就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,在体验中成长。
发布于:江苏省股米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